找到相关内容200篇,用时17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慧能会通般若与佛性的顿教禅法——《坛经》禅教思想探义

    .1851。  78. 隋吉藏:《三论玄义》一卷,收录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No.1852。  79. 隋吉藏:《大乘玄论》五卷,收录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No.1853。  80. 隋硕法师 撰...1. 唐法海 集:《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一卷,收录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No.2007。  2. 元宗宝 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卷,收录于《大正藏》...

    陈平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75160696.html
  • 大圆满的教程----《心灵的慧灯》第二章 中国佛教宗派略论(一)

    吉藏对“八不缘起”的道理,非常重视,他在《大乘玄论》中说:“八不者,盖是诸佛之中心,众圣之行处也。”以他为代表的三论宗认为,“八不缘起”是对一切有确定认识的东西的排斥和否定。总之,三论宗认为“中道”和“...玄装法师是河南偃师人,经西域出国至印度留学十七年之久,而后返国。留印期间,学习因明学,声明学,唯识决择论、瑜伽唯识,随如来密等,并融会贯通印度大乘佛教的中观、瑜伽二宗之义。玄装的盛名,迄今仍为印度学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0562461.html
  • 说末法,即非末法

    高度智慧。  中国佛教三论宗吉藏法师的四重二谛说,也极富有辩证色彩。《大乘玄论》卷一说:有的论师以说“有”为世谛,说“空”为真谛。在我看来,偏于有、偏于空,皆是世谛。非空、非有,才开始接触到真谛。说空...真谛、胜义谛。世间约定俗成之道理、见解为俗谛,依无漏智所见的真实之理为胜义谛。  大乘佛教在此基础上对二谛进行了诸多阐释和发挥。以龙树为代表的中观学派宣扬二谛相即,真俗不二的思想。《中论》卷四说:诸佛...

    王小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92963127.html
  •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中有”相关议题之探究——以“中有救度”为核心

    基撰,大正藏第四三册,No.1834。  三十九、《三论玄义》慧日道场沙门吉藏奉命撰,大正藏第四五册,No.1852。  四十、《大乘玄论》胡吉藏撰,大正新修大正藏第四五册,No.1853。  四十一...地论》弥勒菩萨说,玄奘奉诏译,大正藏第三十册,No.1579。  三十四、《大乘成业论》天亲菩萨,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大正藏第三一册,No.1610。  三十五、《成实论》诃梨跋摩造,鸠摩罗什译,大正藏...

    颜建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3763683.html
  • 论第一义空与涅盘-以杂阿含经第一义空经大般若经第二分和大般涅盘经为主

    经疏》T.38/1767, 隋灌顶撰。  29. 《涅盘经游义》T.38/1768, 隋吉藏撰。  30. 《涅盘宗要》T.38/1769, 新罗元晓撰。  31. 《大乘玄论》T.45/1853, ...。由以上概要的提示, 整个讨论的结果即是宣说涅盘与第一义空是非一非异的理趣。  除了阐示涅盘与第一义空是非一非异的理趣之外, 亦藉由本论文的研究重点, 而把声闻乘的涅盘观与大乘的涅盘观之差异给于厘清,...

    曾惠田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52063709.html
  • “理性”与“觉性”—中国佛学与宋明儒学的一个公共话题

    ,以得“理”为得“佛”之说,以“佛法”为“理实”,以“理实”为佛性之说,都明确认定众生的明净心体为“理体”,佛性为“理性”。  继后之《涅槃》学,更有关于“正因佛性”的热烈讨论。隋吉藏《大乘玄论》卷三...公认,真正谈及“本觉”且以为“性”尔后对禅宗产生极深影响的,乃《大乘起信论》。该论谓:  依此法身说名本觉。何以故?本觉义者,对始觉义说。以始觉者,即同本觉。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

    冯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52863719.html
  • 禅对山水画形成的影响(1)

    二十八,《舍利弗阿毗昙论》卷二十七,第698页) 《杂阿含经》中也有: “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心净。”随着般若学和涅槃学介绍到华夏, “心为正因”之说(吉藏《大乘玄论》卷三)的佛学思潮对中国传统思想...标新理,深得当时名士赞赏,称为《庄》学权威。当时玄学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已经难以发展,而需要借助佛学另辟蹊径。到了晋宋之际,鸠摩罗什的大乘般若学和后来涅槃学的传播,佛学日益形成脱离玄学而求发展的趋势,...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2563877.html
  • 周叔迦:八宗概要(3)

    从我见出发将法界分为二节,一分是有情,一分是无情,而以为只有有情有佛性,因此才针对此等谬见说无情有佛性,其意正为显示情与无情不二、心性即佛性之旨。  吉藏《大乘玄论·佛性义》中说:假如从妄想所计执的...四谛品》初首先说明“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可见此偈仍应依中观宗的解释,是说明二谛而不是说明三谛的。  隋慧远《大乘义章》卷十《止观舍义章》云:“三谛者:一是世谛,谓法有相;二、...

    周叔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04564552.html
  • 中观之学

    )、《大乘玄论》、《维摩经义疏》等。  三论宗主要流传在梁至中唐时期,为时约二、三百年。三论宗基本继承印度大乘空宗,这与玄奘大师创立的唯识宗相似(基本继承印度大乘有宗),自己的创建不多,故不适合中国...,体认这个“空性”,即可入寂静得涅盘而获解脱。吉藏在《大乘玄论》卷4云:“二(指有、空)是假名,不二(非有非空)为中道,中道即实相。”中道是万法的真实相状,故称“中道实相”。何谓“实相”,“虚空非有非...

    王路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35165189.html
  • 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意义

    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1) 参见《大乘玄论》卷1,《大正藏》第45卷,18页下。   (2)《摩诃止观》卷1上, 《大正藏》第46卷,1页下。   (3)《维摩经玄疏》卷2,《大正藏》...有是佛教对宇宙人生的两种基本看法,佛教教法可以说不出空、有二义,在释迦牟尼后,佛教内部逐步演化为空有两宗。在小乘佛教,俱舍一系是有宗,成实一系为空宗。大乘佛教也分为两大系统,中观学派为空宗,瑜伽行派...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44365234.html